企業做品牌,就是在創造「有你真好」的瞬間——專訪橘子集團品牌中心總監陳秉良
長假後的某週二午後,與橘子集團品牌中心總監陳秉良(人稱餅哥)相約錄音室,聊公司文化之於品牌的影響,他脫口就說,「其實品牌跟人一樣呀,很多人都覺得,好像我『還』沒有能力做品牌,等過幾年賺錢了,我們再來做吧,但你做人不會這樣對吧?不會等到哪天賺錢了,再來好好做人。」
陳秉良認為,品牌不可或缺的兩個要件:一是「文化」;二是「設計」。企業從文化核心出發,那麼即便你不去「刻意」做它,品牌依然存在,因為它是一個企業中心思想、對待人的方式、管理階層與工作者彼此協作的方式、策略的方向、設計的品味、共同營造的價值。
如果一個企業但凡「呼吸」都是品牌,那為什麼當人們討論品牌,最終總會落於「做」、「不做」或「怎麼做」等問題呢?陳秉良笑說,因為資源有限,所以企業才需要選擇,而這個選擇,就是所謂的「策略」。
「我們常常在內部討論,究竟該如何去創造屬於『橘子』的風味?」陳秉良打趣地以拉麵湯同為例,他說,一個企業給人的感覺,就像是一碗拉麵的風味,它究竟是來自關西的、東北的、九州的?還是根本混雜了台式風味?「我相信人們對於這類的『感覺』相當敏感,這個品牌的湯頭,裡頭包含了我們的文化,以及我們做事的方法。」
策略是選擇,設計是工具
從文化延伸至品牌,很多事情要從「觀念」開始建立。陳秉良強調,理解公司文化對於品牌本質的重要性是第一步,文化建立起來後,我們才能討論策略和工具。
舉例而言,一旦橘子集團建立起所謂「玩的哲學」,當公司內部討論是否於總部 1F 加設一個很棒的咖啡廳時,就更容易凝聚共識,因為橘子人從上而下、由下而上,都知道彼此想要創造一間什麼樣工作氛圍的企業。到頭來,企業文化引導一個企業去創造企圖、產品、價值體系,最終影響著一個品牌吸引到什麼樣特質的消費族群,彼此之間相互影響,最終產生永續發展的正向循環。
陳秉良強調,「做品牌就是做人,它不但對內會產生影響,對外更會產生號召力。企業文化會帶領企業找到對的夥伴、對的消費者,而最終這個文化引導我們去創造作品,建立影響力。」
走向品牌的年代,企業需要設計屬於自己的「文化體驗」
若要說文化是品牌的根基,那麼究竟何謂「橘子人的文化」?陳秉良提及,「如果真要講,我想是非常貼近『人』的文化。至於何謂『貼近人』呢?就是舉凡管理原則、硬體設施、人與人之間的相處,都是非常人性化的,以人為中心去做設計。這也是為什麼我一直強調『文化設計』對於一間企業而言為何如此重要。」
讓文化去蕪存菁地自行發生,並在其發生的過程中,去討論、挖掘哪些部分是應該要被留下的,哪些東西是不適合再持續發展的。在文化建立的過程中反覆修正,讓文化在企業內部逐漸發酵,接著設計路徑,讓每一個工作夥伴都方向可以依循。
文化是一種觀念,美感是共識,傳播是目的,而設計則是之間的橋樑。「要能理解,設計它不獨立存在,它可以基於特定事物創造價值。台灣已經進入了一個品牌的年代、一個體驗的年代,所以我們必須要號召更多的設計師進入產業,一起創造,我認為現在是對的時間點。」
好的內容必然賣的出去,好的文化亦然
「設計」在企業裡頭產出無形的價值與影響力,究竟該如何被「計算」?陳秉良坦言,很多時候為品牌訂定 KPI 是相當有難度的,「因為品牌是全面的,如果我們只單向地去思考設計所能為企業帶來的價值,這個題目也有可能變成『HR 所能為公司帶來的價值?』或是『財務所能為公司所帶來的價值?』,所以我傾向不這麼去思考。」
「我會想我們今天解決了哪些問題,例如,總部移址、重新裝潢是否有利於提升工作效率、提昇人才招募的成果?又或者,我們如何透過空間設計去打造符合橘子人的文化空間,它可以包含著硬體的需求和人文的價值,也就是我們是否成功地打造最適合橘子人的候鳥棲息地。」
從品牌談到文化,再延伸至設計方法,陳秉良一再強調,最終為企業所創造的,是影響力和營收。「對於橘子來說,好像不存在賣不出去的好內容,好內容一定可以賣得出去,好的文化亦然。」影響力實際地反映在商業上,回到銷售端,那常常是相當具體的直接成果,對陳秉良說,好的品牌故事所能引導的並非「間接」的,而是「直接」的。
最終,文化塑造了品牌,品牌創造了影響力,影響力堆疊出營收,彼此之間可以成為一個交互的正循環⋯⋯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