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為城市與鄉野,架起一座互信的橋樑」專訪茶籽堂創辦人趙文豪:品牌是眾多人事物的總和
茶籽堂於2014年申請B型企業,趕上社會企業討論度最高的時期;2016年投入朝陽社區復興計劃後,搭上地方創生熱潮,下一階段茶籽堂又將探索哪些關鍵議題?
當我們在採訪尾聲,問及「茶籽堂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品牌」一題時,創辦人趙文豪毫無懸念,幾乎是以膝反射般的速度,秒答了這一題。他笑說:「茶籽堂是一個傳遞土地美好的品牌,我們傳遞土地的聲音,同時在城市與鄉野之間,築起一座彼此傾聽的橋樑。」
品牌是眾多人事物的總和
Shopping Design (以下簡稱 SD):茶籽堂自 2004 年創立至今,品牌策略歷經哪些階段性的改變?
趙文豪:茶籽堂品牌成立至今,總共經歷三個主要階段。其中,1.0 與 2.0、3.0 的主要差異,在於 1.0 階段的茶籽堂比起「品牌」更像是一個「零售商」,比起經營品牌,我們更在乎銷售、通路、談判、採購相關的商業邏輯。在 1.0 的階段,品牌價值性比較低,頂多可以將它視為一個「有名字的商品」,對我而言,該時期的茶籽堂還稱不上是一個品牌。
接著,到了 2012、2013 年前後,茶籽堂進入了 2.0 階段,開始從根本找到這個品牌期待為世界帶來什麼樣的改變,想要藉著品牌的力量,去聆聽及體會台灣土地上的眾多美麗與哀愁,同時替台灣農業、土地發聲。我們開始意識到,品牌之所以稱之為品牌,是因為它的背後有著更偉大的力量支撐,除了銷售以外,起心動念也非常重要。
而在 2.0 與 3.0 之間,還暗藏了一個 2.5 的階段,也就是 2016 年時我們所發起的「苦茶油復興之路」,以認養契作的方式向群眾募集資金,並誓言要在台灣種下 3,000 株苦茶樹苗,以此為起點,茶籽堂打開了社會大眾對於土地的想法;2018 年,我們又發起了「朝陽社區復興計劃」,從單純的回歸土地、原物料契作,開始真正地關注產地背後的文化、歷史、社會與民情,這個計畫讓改變更立體、更可視化,從而發展出真正可以代表茶籽堂的品牌精神。
2021 年茶籽堂真正進入 3.0 階段,我們開始更知道自己是誰,以及想要成為什麼模樣,而不再將「品牌」與「包裝」混為一談⋯⋯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