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選擇實用還是美,always 選擇美!
Breaking the mold
我並不懂設計,也從未學過設計。但自有記憶以來,我就不喜歡跟他人一樣,但又膽小,至多是一個安靜的叛逆者(quiet rebel)。
只要有機會,我會問五、六歲的小朋友「你乖不乖?」 幾乎大部分的小孩都說「我乖。」再問「你有沒有不乖?」答案也是「沒有。」可是我會馬上回應他們「我喜歡不乖的小孩。」他們會滿臉迷惑、不了解為什麼,但奇妙的事往往接著發生,這些小孩會為了取悅我,而開始變得淘氣、故意跟我唱反調。我很高興看到他們終於可以像真正的小孩,而不是中規中矩的小大人。
我也曾問過一些創業人是不是早期採用者(early adopters)?在一生中有沒有曾經 break the rules?有沒有做過跟傳統智慧相反的事?有沒有挑戰既有的假設?有著對越是有人認為不可能的事,越有興趣的執念?如果沒有,他們必須開始修煉這種逆向思維。
如果一個藝術家不斷挑戰現狀(status quo),看到大家尚未看到的東西,而能重新定義「美」,那麼創業人、設計師也應該是藝術家。
Generative AI & Design
前陣子,我傳了在網路上看到的照片給朋友,他馬上回我,這張打動我的照片可能是生成式 AI 做出來的。的確,現在照片、影片、歌曲、藝術、小說、畫作,已經非常難分辨是原創,還是由會下指令(prompt)的人,使用生成式 AI 創作出來的。
最近我注意到許多 AI Architecture & design 的趨勢,剛開始真的很難分辨是出自原創還是生成式 AI 的設計。經過長時間的觀察,我逐漸能分辨出什麼是 AI 建築、什麼「大概」是原創建築。但結論是一樣的,在網路上看到的設計,讓我們可能不再輕易相信自己的眼睛了。
所有的設計師、藝術家都是根據他們的人生經驗、生活試煉、過去的經典創作,經過分解、整合,以新的需求、科技、材料而加以設計創作。AI 並不會取代設計師、藝術家,只是提供一個非常有用的工具,讓他們的創作更有效率、更有生產力。
It’s your lifestyle
最近有機會跟一群年輕朋友分享建築與設計,我提醒他們,不管什麼設計,都一定要先有自己的生活態度、生命經驗,盡量先充實自己對美的體驗,接觸所有跟美有連結的知識,最終改變自己的行為,不斷從生活中找到美感。這是一種自我追尋的過程,不跟風也不受世俗及網紅對美的定義。
可能會孤獨,但只有如此,才能不被雜音所牽制,不僅是找到自己,而是能創造自己。先從接受自己對美與設計感的不足開始,然後有意識地努力學習,投資自己在不同的體驗上。重要的是⋯⋯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