活在 AI 時代的手感|Bito 創意總監 劉耕名
今年金馬60,我想談談 Craft。不只是因為電影某種程度來說是凝聚眾人的手工業,今年的典禮,我們從江賢二老師的作品,再到我們製作的逐格手繪入圍影片,都帶來了一種思考,關於 Craft 這件事對於這個 AI 時代的意義。
感動的不只是大師,更是手繪
很想一提的是,我們為什麼會用江賢二大師來做這次金馬60的靈感來源?因為藝術,也因為手繪。
電影現在受到很多跨界的影響,所以我們嘗試跨出去,在藝術的領域回看電影。我們親身在江賢二的作品中受到強大的啟發和感召,找到了和電影的共通性,像是情感和光影的流動、手感、筆觸、溫度等等。
金馬60這次等同做了一項行為藝術,在 AI 時代作為一個宣言。從實體的主視覺海報,到數位手機上的動態主視覺應用,再到典禮現場的 LED 螢幕和一支支手繪逐格入圍影片,讓觀眾置身於江賢二充滿藝術感的美的境界。想呈現這場視覺饗宴的震撼和動人,要怎樣延伸他作品中的筆觸 —— 手感的繪製、情感的流動,並將它們串連起來。
動手的快樂無法取代
“ 這次坐下來靜下心一張一張畫圖的時候,得到好多快樂!好像找回小時候畫圖的感覺 ” —— Bito 設計師黃松威說到。
手繪的情感,在未來是無法被取代的,因為它總是和親自動手的快樂有關。像聽錄音帶一樣,過程不能跳過,不能跳過直接聽下一首,A 面聽完,動手換面,才能聽 B 面。就算是諾蘭 (Christopher Edward Nolan),到現在也一樣堅持用膠捲拍攝。黑膠、底片、絹印、Stopmotion 這些類比呈現,代表的是偶然、犯錯、呈現人類的不完美。我們都知道 AI 也許可以模擬結果,但別忘了創作時候那些療癒的時刻。
我們這次橫跨全球,和許多旅外動畫師一起合作,讓這群平常都用電腦繪圖的藝術家們,回到親自動手的狀態。一千多張,五種媒材,流著手汗也繼續畫。我相信觀眾們從最後入圍影片呈現的細膩之處都看到了,那些手繪的筆觸和痕跡可以這麼 Touching⋯⋯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