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訪展覽,除了作品你還看見了什麼?
近年只要出國旅行,我一定會廣泛地參觀美術館和博物館。這不僅是為了欣賞作品,更多時候是在學習不同策展單位如何有脈絡地講述展覽主軸,以及運用了哪些呈現手法和巧思增強溝通體驗。
我看過不少運用「五感、食衣住行育樂、過去-現在-未來、
時間線」結構策劃的展示內容,這樣的呈現結構因為是觀展者熟悉的邏輯,通常也能流暢地表達展覽主軸,我自己也曾如此策劃過展覽。然而,近年來看到一些別出心裁的策劃方式,又提醒了自己可以從不同視角構思觀展體驗:
➊ 東京國立新美術館——描繪愛情的羅浮宮展(ルーヴル美術館展 愛を描く)
去年已結束的此展以「愛」為主題,精選巴黎羅浮宮16-19世紀的畫作,將作品分類為不同面向的「愛」進一步解析,如:親情、情慾、宗教、浪漫......等。解構畫作中人物角色的肢體語言與關係,從希臘羅馬神話到古典世俗之愛,眼神的凝視與視線的延伸隱含著許多未曾發現的細節,透過不一樣的觀點剖析作品,更累積了鑑賞的知識。
➋ 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——Trio: Modern Art Collections from Paris, Tokyo and Osaka
巴黎現代藝術博物館、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、大阪中之島美術館作為各城市的指標性展示場域,皆收藏了豐富的藝術作品。除了名家大作,三個城市各自獨有的文化脈絡亦反映於館藏的在地作品描繪中。
這檔展覽以三間美術館館藏皆有的「共同點」作為策展結構,如:市景、花園、肖像、戰爭、現代化、機械......等。同一主題下,同時呈現三間美術館各自一件作品,比較及觀察相似的風景或不同的文化,許多作品不止紀錄了當時的場景,更透過藝術家的表現形式,觀察風格的內斂與開放,我認為是很有趣且跳脫既有框架的觀看作品方式......
|